責任編輯:chechina 發布時間:2024-11-28 訪問量:1987
我國低空經濟試點城市起飛在即。11月18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航業務部、無人機工作委員會主任孫衛國在2024國際電動航空(昆山)論壇上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將在六個城市開展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試點。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得到證實,六個試點城市初步確定為合肥、杭州、深圳、蘇州、成都、重慶。試點文件對航線和區域都有相關規劃,對600米以下空域授權部分地方政府,意味著相關地方政府要承擔更多管理責任。
就此,沃蘭特、時的科技等相關企業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稱,企業將加大在上述試點城市進行布局。多位分析師表示,eVTOL試點將對國內的低空產業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有助于推動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

六個城市試點有何深意?
低空空域指的是垂直高度不超過3000米的空中區域,當前我國主要利用的是1000米以下的空域,而無人機的飛行活動大多集中在600米以下的高度。依據不同的商業運營及應用場景,使用的空域高度也有所差異:例如空中觀光、交通出行服務(涵蓋直升機、eVTOL等)可能是300米以上的高度;物流運輸作業通常在120米至300米之間;外賣配送、城市巡檢等任務一般在120米以下的高度進行。
一些城市制定低空經濟相關規劃時,均指出了“600米以下空域”的重要性。深圳今年11月初宣布,計劃新增超過8000個5G-A基站,特別強化600米以下低空的網絡覆蓋,旨在構建一個以5G-A網絡為核心,輔以衛星網絡和民航專網的空-天-地-海一體化通信網絡體系。南京在今年7月的《南京市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24—2026年)》提出,至2026年,南京目標劃設超過1500平方公里的可飛空域,并將現有的真高120米以下的可飛范圍擴展至600米以下。
為何試點會花落上述六個城市?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鵬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分析,試點城市的選擇并非隨意之舉,而是基于它們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航空產業和無人機技術方面的顯著優勢和綜合實力。
他說,合肥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城市,已構建起了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匯聚了眾多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領軍企業,形成了良好的產學研合作氛圍。杭州這座以數字經濟和互聯網產業著稱的城市,為科技創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廣闊的空間,無人機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無人機技術的研發中心之一。
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一直以來保持著強大的創新能力和開放的市場環境,將為eVTOL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和市場保障。蘇州作為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為eVTOL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成都和重慶,作為中國西南地區的經濟重鎮,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資源,不僅是西部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產業基地,還是航空產業的重要集聚區,它們在航空制造、航空服務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資源。
20多個省市密集出臺支持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發展低空經濟具有政策支持、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等優勢。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低空經濟”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1月1日起《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施行;今年兩會期間,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3月18日民航局召開通用航空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專題研究貫徹落實打造低空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決策部署要求,推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各地一直加速搶占低空經濟賽道,目前包括北京、安徽、山東、深圳、廣州、成都、南京等20多個省市地方政府密集出臺政策支持低空經濟發展。
2023年12月,深圳發布《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鼓勵和支持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基金會、新型智庫等組織和個人參與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活動。
2024年7月,杭州市發布《杭州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要將杭州打造成為全國低空經濟領軍城市。到2027年,催生頭部或關鍵環節企業10家以上,引育產業鏈相關企業600家以上,產業規模突破600億元。到2027年,建成低空航空器起降場(點)275個以上,開通低空航線500條以上,建成統一管理服務平臺,基本實現“三張網”全覆蓋。
2024年9月,北京發布《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明確到2027年,北京要在無人機及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通用飛機等低空裝備制造、低空智聯網、垂直起降場、低空安全等領域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低空產品及服務。
2024年10月,重慶發布《重慶市推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到2027年,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戰略支撐和先行先試作用更加凸顯,低空飛行應用場景全面覆蓋應急救援、物流配送、城市通勤等領域。
2024年10月,蘇州發布《蘇州市低空飛行服務管理辦法(試行)》提到,加強對低空飛行服務管理工作的領導,加強與空中交通管理機構等單位的協同,統籌低空飛行服務管理工作。
2024年11月18日,海南省新聞辦公室召開《海南省低空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發布會,明確到2026年建成通用機場9個,布局低空飛行器起降場500個;劃設低空航線300條;實現有人機、無人機飛行量分別達30萬架次、450萬架次;引進培育低空經濟產業鏈相關企業達200家,實現低空產業規模達300億元。
企業行動——
多家企業密切關注試點落地,欲搶占低空經濟賽道
“我們也很關注這件事,正在等試點文件發下來,肯定會加大對這些城市的布局”,11月18日晚,一家低空經濟領域公司負責人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這樣說。
密切關注試點城市政策落地的不止一家公司。沃蘭特相關負責人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初步確定為試點的城市實至名歸,都非常活躍。“我們數月前獲悉了有關情況,在其中2-3個城市已有相關布局,包括股權合作、產業落地、應用場景開拓等。”這個政策是低空經濟發展加速的又一利好,也為其他城市布局低空經濟提供相關參考。沃蘭特會綜合考慮產業基礎、應用場景等條件,期待有機會與試點城市達成合作。
時的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一直在長三角做深度布局,已與安徽省通航集團、皖江金租及農業銀行蕪湖分行分別達成戰略合作,在安徽低空經濟構建了產業生態鏈閉環,涵蓋制造、銷售、運營、租賃及融資等關鍵環節。
現階段,除了時的科技、億航智能、御風未來等專注于低空經濟領域的企業外,車企等各類企業也都在布局低空經濟。小鵬汽車、廣汽、吉利、大眾、保時捷、豐田汽車、戴姆勒、現代汽車等車企均在搶占低空經濟賽道。
產業發展——
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或突破萬億元
據賽迪顧問《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全國低空經濟規模分別為2911.8億元、3780.7億元和5059.5億元,預測2026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在業內看來,此次試點進一步將低空經濟從概念階段推向了實踐。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被認為是低空經濟的重要載體之一。低空經濟是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經濟形態,目前低空領域的產品有備受關注的eVTOL、無人機、直升機、傳統固定翼類飛機等。
時的科技創始合伙人蔣俊曾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全球低空產業領域的核心聚焦在空中交通工具,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關鍵發展形態,它將利用電動航空器和一系列創新技術,為大眾提供高效、安全可靠、低噪音、和可持續發展的出行方式。
“隨著國家加大低空空域的開放進程,低空經濟產業將具有更廣闊的市場前景。”蔣俊認為,低空經濟從應用場景可劃分為城市場景和非城市場景,城市場景分為城市空中交通,非城市場景包括偏遠地區作業飛行、醫療救援、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等方面的飛行活動。
御風未來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謝陵則認為,低空產業需要真正創造價值才能發展起來,目前應推進場景化應用試點,如低空外賣、低空物流、低空出租車、低空文旅等。
在王鵬看來,開展eVTOL試點將對國內的低空產業產生深遠影響,帶動低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發展,包括飛機制造、航空電子、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有助于形成完整的低空產業生態體系。不僅如此,為滿足試點需求,相關企業將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推動航空技術、新能源技術、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創新,有助于提升中國低空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隨著eVTOL試點的開展,相關地方政府將承擔更多空域管理責任,有助于推動空域管理政策的優化和完善,為低空經濟的長遠發展提供有力保障。eVTOL試點成功將為城市空中交通、應急救援、物流配送等領域的應用提供有力支撐,有助于拓寬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推動低空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本文TAG: